短評:

 桓達是2014年才上櫃的公司,資本額TWD4. 04E,大股東是吳定國家族,持股破5成,且領導層年資深、策略保守。桓達的商業模式為製造及銷售工業自動化制程感測器(占營收> 8成)、空氣式振動器&流量計,自有品牌Finetek。桓達2016年為了產品及行銷通路互補而收購德國Mutec。總部及研發中心設在土城廠,全球有5座工廠,除了臺灣廠、德國Mutec廠供應全球,上海廠&印尼廠是供給內需。

 近年的區域營收比重漸趨平衡,分散中國風險,2017年中國市場40%、臺灣20%、歐美各15%、東南亞10%。桓達客戶分散,超過1萬家客戶,且因分散在各產業,因此單一風險低。 而且手握各項安規認證,讓小廠難與之競爭。

 桓達的財務穩健、負債率低、AR天期僅30天;此外,雖然全球市占率僅1%,但全球也只有桓達能達到產品高度客製化且遍及各行業&製程,將利潤控制在55%。總之,桓達體量雖小,但它的高度客制化與大廠的標準化產品有區隔、它對客制化投入的資本支出也讓小廠望之卻步,就像許多臺灣公司一樣,雖然無法做大,但有利基處。

此篇文章為三場法說會濃縮

  1. 2014/11/04:2014Q2法說會(IPO)
  2. 2016/08/19:2016Q2法說會
  3. 2018/04/13:2017Q4法說會

General Overview

  1. IPO原因:其實桓達策略保守,因為CEO是鄉下來的,所以一毛錢要用在哪裡都要思考好久。 後來國家覺得他們的市場定位和利潤好,所以鼓勵他們上市。而且在宜蘭利澤蓋流量計實驗室需要資本,並吸引人才。
  2. 領導層:董事長吳清德與CEO吳定國是兄弟,實際經營者是吳定國,但因為創業時大哥吳清德幫忙很多,因此請他當董事長。研發副總、財務副理看起來具專業度,且待在公司時間久,發言人許碧雲對公司情況非常瞭解,而且很直率,臉藏不住對公司的驕傲。
  3. 客戶:散佈全產業,其中食品業占30%;2014全球超過6000家、2018年年超過1萬家,例如卜蜂(全球工廠使用)、台積電、嘉吉、艾默生、三一重工、益海嘉裡等。 且單一客戶不超過10%。
  4. 經銷商:從2014年300 +家增加至2018年600 +家。散佈在沒有直銷據點的國家。 不會給經銷商獨家代理,是給產業代理(按行業別代理,這樣不會衝突)。
  5. 工廠:
    • 土城廠(總部):專做關鍵零元件到快遞之家 & 客製化精密產品外銷。
    • 宜蘭利澤廠:做標準品及大量生產,及流量計實驗室。
    • 中國上海廠:從土城廠進口零元件進行成品組裝,僅供中國市場。
    • 印尼新廠:資本支出150美元萬,18第3季度蓋、最快2018年 12月或明年第1季度開始貢獻營收,目標化工、環保、食品&機械業。因為印尼新總統在推基建,桓達的產品符合需求,而且同業在當地都沒有工廠,因此他們就可以取得在地優勢、交期也可以縮短,不會被海關卡住而錯過商機。
    • 德國廠:Mutec工廠。

2018年成長動能展望

  1. Erma災後重建:中央政府已經編預算,但州政府還沒決定如何使用。
  2. 頁岩油:好幾個系統商一起烹飪。 產品應用在頁岩油開採後存放的桶槽頂端。
  3. 智慧城市-水資源處理:跟某家電信談流量計、4g、無線通訊模組,提供自來水管理5年專案,普通一台流量計最多2.5萬/台,但這次流量計+4g模組+無線通訊+壓力一台約10萬,共3000萬元,每年訂單量不一定。 全台只有他們能做。
  4. 空汙環保:臺灣7/1開始要交空汙費,所以廠商要安裝Mutec濃度儀。 有兩種:一種是超過排放量就會警示或即時的量測,另一種是快超過臨界點時關閉產線。 中國最大輪胎廠已經跟桓達採買,先裝15支測試,好用再買;但因為比較貴(3萬),所以在研發經濟款(1.5 ~ 2萬)適用於中小企業,會掛Mutec品牌。 公司看好另外一個產品-控制閥,可回收粉塵再利用。
  5. 印尼新廠:資本支出150萬美元,2018H2興建,最快12月或明年第1季度貢獻營收,目標產業是化工、環保、食品&機械業。 因為印尼是人治社會,以前是從新加坡進去,但現在被關起來了,所以客戶收到貨要兩周後,這樣會失去商機。因此決定直接蓋廠,零元件進出口不會有問題,交期可加速。

金融相關資訊

  1. 區域營收:公司的重心放在亞洲;不過雖然中國比重仍占4成,但歐美的營收比重已經從2015年年19%拉升至2017年年30%(其中8%是Mutec貢獻,而美國主要由頁岩油帶動)。
  2. 毛利率:級距變化大,取決於客製化程度,有的可到80%。另外根據2016年法說會,大客戶利潤50%,中小客戶60 ~ 80%。 所以每季維持55%。
  3. 定價策略:成本+fixed margin+others(給客戶協商空間),因為是客製產品,外企無法比較,因為他們都是標準化產品,所以利潤維持10幾年都沒有下滑。另外因為占客戶成品的成本小,但是關鍵,因此客戶對價格不太敏感,2018年才在大陸對外企&大客戶提價。
  4. 市場成長率:感測器的年複合成長率為4 ~ 5%、流量計為7 ~ 8%。
  5. 存貨周轉率:2018年年第1季度的周轉率下降是 因為CEO推動精實管理,且引入自動化手臂生產,因此產品生產加快、成交率變快。

競爭優勢

  1. 特點:客製化達6成,走少量多樣的訂單式生產,交期短,僅兩周,高制程效率;且因產品應用、場景多,設計原理也不同,所以每次銷售拜訪客戶都要瞭解產業、原物料、比重、密度、溫度、壓力、腐蝕、量測頻率。 客戶試用後才買,因為測試時間久,下單、開孔安裝後也不會換,因為太麻煩(轉換成本高)。另外產品適用各產業,因此不會受單一產業影響。
  2. 競爭優勢:中高價(避免小廠的威脅)&客製化服務(避免大廠的威脅)。安規認證多,涵蓋70%以上的市場。
  3. 安規:標準嚴苛不輸航太,因為不同產業、地區有不同規定、也是一種貿易障礙。國際安規有84件。 一般安規5~1yr、船舶認證1 ~ 2年、防爆認證2~3yrs。 五大船舶認證(挪威、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法國)就涵蓋全球70%市場。 防爆:用在危險區-石化、木材加工、礦業等有粉塵情況的(國際專利111件),一個模組的申請費要3萬美元,所以大陸廠商不願意投入。
  4. Competitors:
    • 國際大廠:全球只有5家,且是成立50年以上的大廠,但Emerson那些屬於ECM (工程諮詢和採購),屬性跟我們不同,他們做整廠輸出服務(工程),桓達只做感應器,並沒做工程,所以客群不同,大多是機械商、通路商、系統整合商、直銷顧客。 除了桓達沒有人能做出全部的感應器,所以大廠會委託他們做ODM,因為同業不多,所以敵人也可以當很好的朋友。桓達是少量多樣,大廠不願意做,大廠也看不起這麼小的產值。而且橫河、艾默生也是他們客戶,而桓達自己沒有的也會跟他們買,是競合關係。
    • 大陸競爭對手:大都100人規模以下,只專注一種產品,多為電機、機械類產品,沒有比較高端產品,他們走的是中國內需市場,因為規格獨特,走的不錯,但走不出國外,因為國外規格不同;所以桓達差異在自有行銷、製造、品質及製造能力(金字塔的4個角錐)。此外客製化需要開發摸具,前期要有資本,但小廠不願意做,所以這麼多年來全球才沒有什麼競爭對手

其他

  1. CEO的創業故事:家裡種田,68年時創業,那時啥都會賺錢,但資金少,要投入投保率高的產業,受大哥吳董影響,踏入飼料業,要買物位計等時都要進口,進貨時間2~3M,且單價高,發現啥都會用到(液體、塊狀、粉體 等),覺得商機無限,自己研發半年有個成型機出來,控制系統是透過外購零件,經過設計、整合、組裝等完成,但發現錢都被製造商賺走了,他們只能賺設計等的錢,而且進貨不穩定,所以才決定做製造商,市場也可自我掌控。30幾年來去過50幾個國家,自己做BD。
  2. 股利政策:配息率8成以上,因為現金都夠,所以還錢股東。

官網簡介

桓達科技係由吳定國先生於 1978 年創立,以製造物液位、流量、壓力、溫度等物理量傳感器,提供製程自動化應用的解決方案,從不停止前進的腳步,同時也不斷強化公司以製程自動化感測器製造者的核心價值─「提供顧客期望的解決方案」。1999 年公司成功轉型,擴大海內外服務據點,經營得以逐步邁向坦途。

1999 年~2013 年轉型成長期,成立多家海外分公司及生產工廠,從台灣擴充到大陸,進而到美國及新加坡,為本公司奠定國際化經營基礎。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出發點,進行產品應用功能升級、客我關係與體質改造,經營績效更逐年提升,2013 年擴大宜蘭廠流量 計製造,導入精實管理及製程自動化生產,順利取得TAF及OIML,成為亞洲自動化感測器,最專業,首屈一指領導地位。

2014 年~2018 年穩定成長期,公司持續進行五年期的「前瞻計畫」完成多項里程碑,2014 年順利掛牌、2015 年底併購德國 Muetec 公司、2016 年成功設立印尼與馬國分公司、2017 籌建印尼生產工廠、2018 集團研發團隊國際串聯合作開發高端科技產品,導入工業 4.0 及 WIFI、 RoLA、4G、NBIOT 等無線傳輸連線功能滿足客戶對最新科技需求,成功應用於糧食、水資源及能源等,監控系統,產業面涵蓋食、衣、住、 行、育、樂、市政、國防工業等。五年來一連串如火如荼年度大事,順利推升公司經營邁向國際舞台,為全球客戶提供在地化最佳的解決方案,創造客我同步成長的立基點。

經營者深深體認「絕不滿足現況」之重要性,持續推動「精實改善」,並以「求新求變、客戶滿意、利益共享」期勉全體員工秉持最大的熱情,努力為人類提供更新、更好、更舒適的生活環境。讓桓達科技及所有子公司,成為製程自動化市場中最具魅力的領導品牌。我們的目標是“起動感測世界之鑰,引領全球再創藍海”。

圖片與資料來源:公開說明書、歷年法說會簡報、公司官網。